|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12萬人走上街頭送別,萊希在民眾心目中地位如何?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當地時間5月23日,伊朗已故總統萊希等直升機事故罹難者的遺體送抵拉扎維呼羅珊省馬什哈德,這裡也是他的故鄉。上萬民眾參加游行,向萊希等人做最後的告別。


舉國哀悼期間,伊朗總體社會氛圍如何?民眾如何看待萊希總統驟然離世對國內政治的影響?觀察者網與定居德黑蘭的文博工作者邱榷樹先生對話,帶來他的觀察。

觀察者網:據您的觀察,萊希總統葬禮期間,伊朗社會的總體氛圍如何?


邱榷樹:伊朗社會有支持體制也有反對體制的人。支持者大都會上街參加悼念,我看到報道是有整整12萬人走上街頭送葬。

當然,也有一些反對體制的人,為了發泄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抱怨經濟狀況,會在那裡“慶祝”,但這些人只占一小部分。大多數民眾的態度比較淡定,因為萊希之上還有最高領袖、憲法監護委員會和專家會議等整個決策層,並沒有因為這次事故受到任何影響,所以民眾心理上並不預期會出現比較大的變故。

至於說萊希總統的國葬規格問題,一方面,萊希被安葬在他的家鄉聖城馬什哈德。而伊朗地位最高的那一層領導人(包括開國元老),按慣例會安葬在德黑蘭的霍梅尼陵墓旁邊,比如第4任總統、伊斯蘭革命的核心人物拉夫桑賈尼。

萊希總統的葬禮應該說還是遵循伊朗定制,生於斯、葬於斯。比如之前殉職的蘇萊曼尼將軍葬在了故鄉克爾曼,上個月在伊朗駐大馬士革領事館空襲中殉職的伊斯蘭革命衛隊准將扎赫迪,也葬在了故鄉伊斯法罕。這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習俗。




當地時間5月22日,德黑蘭大量民眾走上街頭,參加總統萊希等直升機事故遇難者的遺體告別儀式圖自:視覺中國

觀察者網:伊朗國內怎麼看待萊希總統的執政功績?

邱榷樹:包括西方媒體一直渲染萊希總統的所謂“污點”是上世紀80年代末,他在擔任司法系統公職期間,強硬通過了對“異見人士”的死刑判決,被認為執行力很強。不過這件事很復雜,應該分兩面看。


一方面,這批“異見人士”大多是反對伊朗巴列維政權的左翼人士。當初普遍是一些比較理想主義的知識分子,下基層搞動員、聯系群眾的能力不強;而當時的伊朗國內宗教勢力,既有影響力,又有基層動員能力。於是,這些左翼人士試圖通過拉攏、利用伊朗的宗教勢力,即所謂“紅與黑”的結合,來實現革命、趕走國王,然後再由他們自己執政。其想法跟1905年的伊朗立憲革命很類似。然而,他們在後續的權力斗爭中敗給了宗教勢力,自己也身陷囹圄。

而至今流亡在伊朗境外的反對派勢力,大多是巴列維國王的支持者。這些人內心並不同情當初遭到處決的左翼人士,所以,雖然西方媒體表面上大肆炒作萊希過去的司法任職經歷,試圖證明所謂“殘暴”,但是,那批伊朗反對派並沒有因此對萊希抱有特別負面的看法。

如果說,伊朗民眾對萊希的執政有不滿意的地方,即認為2021年的總統選舉有“保送”的嫌疑,因為當時的憲法監護委員會把一些有能力的候選人都卡掉了,導致萊希得罪了一部分伊朗保守派內部的實幹派人士。不管是保守派還是改革派,許多人都不願意加入他的內閣。

盡管如此,萊希總統在執政期間還是非常勤勞,每周都要下基層慰問、視察。這也給基層留下了比較好的印象。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6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66 秒